(四川统战人说统战事)民革宜宾市委会原主委李万铮:挖掘李庄抗战历史 弘扬先进家国情怀
成都4月12日电 (单鹏)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的李庄古镇,坐落在长江边,历史跨越了1400年,至今保留明、清古镇的名目风貌和众多具有川南特色的古代修建。这座文物事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的小镇,在我国抗战历史中誊写出了令人佩服的篇章。出生于1955年的宜宾市政协原副主席、民革宜宾市委会原主委李万铮,正是这段历史的挖掘者与流传者。
近20年来,作为研究李庄抗战历史的专家,李万铮经常在重大流动中认真对李庄抗战文化的解说事情,希望现代年轻人不忘历史,铭刻知识分子在艰辛条件下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做出的起劲和牺牲。
宜宾市政协原副主席、民革宜宾市委会原主委李万铮。 王磊 摄
谈起李庄的抗战史,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即是同济大学与李庄古镇的“情缘”。“疫情前,同济大学每年都市放置师生来李庄古镇接受传统教育,他们经常约请我做解说,为师生讲述同济大学在李庄的历史。同济大学生长到今天的水平,与在李庄的这段历史是分不开的。”李万铮说。
据李万铮讲述,1937年淞沪会战发作后,同济大学师生被迫西迁逃难,先在浙江、江西、广西短暂办学,最后于1939年春节前后到达昆明。但因日军飞机频仍轰炸,同济大学开展教学事情难题重重,甚至另有师生在轰炸中伤亡。1940年7月,时任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将眼光投向四川,希望在四川找到一个不被日机轰炸、让学生平安学习的地方。那时,李庄向同济大学发出16字电文——“同大迁川,李庄迎接,一切需要,地方供应”。同济大学派人赴李庄考察后,决议将学校搬到李庄。
李万铮说,“抗战时期,李庄的条件也异常艰辛,老国民也吃不饱、穿不暖。同济大学过来时,师生人数有3000多人,而李庄总共也只有3000多人,为了支持同济大学继续办学,许多老国民把自己的住房让给师生住,还把寺庙腾出来作为教学园地。”
中国疾控中心:“动态清零”符合我国实际 是当前抗击疫情最佳选择
在没有疫苗以前,物理阻隔是最主要防控措施,包括疫情特殊时点限制人员流动,鼓励大家戴口罩、保持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等。我们国家的抗疫实践已经证明,“动态清零”是符合我国实际的,也是我国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佳选择。
曾不远万里与同济大学一同迁到李庄的,另有原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原中国营造学社等研究机构,“在李庄,我们国家的文物和历史文籍获得很好的保留。抗日战争时代,李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珍爱与传承的地方。”谈及那段历史,李万铮无比感伤。
李万铮(右)出席民革宜宾市委会流动。 受访者 供图
2005年,李万铮接待了一批赴李庄古镇调研的四川省文史研究馆专家,“这些专家对照直率,通常会不留人情地指出历史文化方面的问题,那时李庄古镇并未完全获得珍爱开发,面临他们,我心里照样对照忐忑的。”李万铮回忆说,自己带专家们去的第一站即是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那里立着一块‘山高水长’石碑,上面刻着‘留别李庄栗峰碑铭’,纪录了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原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和原中国营造学社几十位专家学者与李庄人结下的深挚友谊。”
2014年,担任宜宾市政协副主席的李万铮向有关单元建议扩大李庄古镇的展示区域,“那时李庄古镇只有一个展馆,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和原中国营造学社都集中在原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旧址配合展出,展厅容量太小,难以展示出李庄在抗战时代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珍爱的全貌。若是能以每个单元举行自力展示,则能更好地展现他们在李庄取得的成就。”该建议很快获得了接纳,响应展示区域也得以扩大。
耐久以来,李庄古镇在两岸交流方面饰演着怪异的角色。李万铮先容说,从1988年起,民革宜宾市委会与台湾方面每年都配合举行海峡两岸字画艺术交流笔会或互寄作品展出,至今未中止。现在,李庄古镇还先后获批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宜宾市政协原副主席、民革宜宾市委会原主委李万铮。 王磊 摄
2016年10月,台湾中华文化总会前会长刘兆玄一行来宜宾参访。时代,李万铮陪同刘兆玄一行考察李庄古镇,为其先容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和原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以及原中国营造学社和同济大学在李庄的历史。抗战时代来到李庄的专家中,就有刘兆玄曾经的先生陈槃。李万铮说,刘兆玄对李庄完好保留抗战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李庄人在国难当头时牺牲小我私人和宗族利益珍爱中华文化的民族精神异常佩服。最后刘兆玄写下“狼烟迎斯文,此地无白丁”,来评价李庄人的家国情怀。
“挖掘、整理这段历史,是要让我们子孙后裔永远铭刻那些为珍爱和延续中华文明作出孝顺的先进,让他们身上的家国情怀永远传承下去。”李万铮如是示意。(完)
【编辑:黄钰涵】
原创文章,作者:APP开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shushiapp.com/23370.html